对于大多数来访者来说,自己是否有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判断自己有病与否的标准。这已在无形中混淆了心理健康的标准。怎么看我有没有心理问题?
每个人都有苦恼,既然是“苦恼人”,我们就一定会有冲突、困扰,就会有心理问题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心理问题,都需要心理咨询来帮助自己理清困扰,解决冲突。只不过有些人的冲突(心理问题)程度比较高,有些人的心理问题程度较低。
最重要的标准,就是现实检验能力,它涉及一个人对事物的主观判断与客观现实的吻合度,主观判断与客观吻合度越差,现实检验能力越弱,他的心理病也就越重。重症精神病人对事物的判断被幻觉和妄想所控制,严重脱离现实,是现实检验能力最差的人,所以,他们属于最重的心理障碍。
判断心理障碍轻重的第二条标准,就是他对人际关系和压力的适应能力。适应能力越差,心理障碍就越重。重症精神病人的适应性明显退化,只能躲在“自恋”的小圈子里,他的生活只能和自己、以及自己的幻觉和妄想进行;边缘障碍的患者只能适应非常有限的人际交往、处于半自恋、半公开的“边缘生活”状态;神经症患者通常都可以适应一般的人际交往和压力,只不过适应能力打了折扣。
第三条标准,就是心理发育受损的阶段,受损越早,障碍越重。在出生后六个月内,心理发育受损,精神障碍在重症的范畴,可以出现精神分裂;六个月至十八个月期间受损,属于重症心理障碍,可以出现边缘型心理障碍、癔症;两岁至三岁期间受损,容易产生强迫或自恋障碍;三至五岁受损,容易出现社交恐怖等神经官能症和性心理障碍。
患了心理障碍,您该怎么办?面对自己的心理障碍,心理专家建议采取以下的心态会比较有益:
首先,必须接受自己的“患病”现实;
其次,必须自己承担起克服心理病的主要责任;
然后,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,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或专业心理治疗。
一般的心理障碍都不是一时形成的,而是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,所以一般情况下,对于异常心理的防治都应该是从日常生活中入手的。
- 上一篇:洁癖也是种心理疾病
- 下一篇:警惕:这五件事消灭了你的爱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