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想过,我们自认为自由的选择与行为,很多时候都在受外界无形力量的操控?从众心理会影响我们的日常决策,而服从甚至会左右我们的道德。
1963年,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用电击实验向我们证明,在权威的压力之下,普通人也可能做出违背良知的行为。在这场实验中,参与者扮演“教师”,需要对“学生”进行记忆测试。一旦“学生”答错问题,“教师”就要对其实施电击惩罚,电压从15伏一路攀升至450伏。实验过程中,“学生”痛苦的尖叫、不断求饶,可即便如此,在研究人员不容置疑的指令下,竟有65%的“教师”按下了标注“极危险”的按钮。
为什么我们会如此轻易地陷入盲目服从?一方面,从孩童时期开始,我们就被教导要服从家长、老师、领导等权威,这种习惯早已深深烙印在潜意识里。另一方面,“责任转移”心理在作祟。当我们将行为决策归咎于权威时,便会不自觉地产生“这是上级的决定,与我无关”的想法,心安理得地进入“平庸的邪恶”状态。
不过,服从并非是不可打破的“魔咒”。研究发现,个人道德水平越高,越能在权威压力下守住底线;与受害者的情感联结越紧密,越难以做出伤害对方的行为;权威当面施压时,服从率往往更高,而面对不合法的权威,人们的反抗意识则会显著增强。
服从本身没有绝对的对错,它就像一把双刃剑。关键在于,当权威指令与道德底线发生冲突时,我们必须保持清醒与独立思考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:“如果一个人只知服从而不知不服从,那就是一个奴隶;如果一个人只知不服从而不知服从,那就是一个暴民。”愿我们都能在服从与坚守之间,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,守护内心的良知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共情:搭建心灵相通的桥梁